金银锞子可以做礼物,可以作为压岁钱,还可以作为其他赏赐。
第十七十八回,元春省亲,对家族上下人等均有赏赐,包括各式的金银锞子,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,但只对贾母的做了详细介绍:紫金“笔锭如意”锞十锭,“吉庆有余”银锞十锭。“笔锭如意”谐音“必定如意”,“吉庆有余”是现成的吉利话儿,贵妃的赏赐也是对娘家美好的祝愿。
第四十二回,刘姥姥二进荣国府,临别时,鸳鸯来送行,贾母赏的东西里有两个荷包,里面装的就是两个笔锭如意金锞子。鸳鸯平日里老成妥当,这一次在刘姥姥面前却也调皮了一次,跟刘姥姥开玩笑说要将金锞子拿走。眼看刘姥姥信以为真,鸳鸯才笑道:“哄你呢!我有好些呢,留着年下给小孩子们罢。”这一次进贾府,刘姥姥恰逢史湘云做东,薛宝钗出资的那场螃蟹宴,目睹富家豪宴的刘姥姥于是算了一笔账,得出结论:这一场螃蟹宴花费的二十多两银子,够庄户人家一年的开销了。
如今,贾母赏的这两个金锞子,价值十几两银子,够刘姥姥一家过大半年了。虽然鸳鸯嘱咐刘姥姥将这锞子“留着年下给小孩子们”,可是对于刘姥姥而言,将大半年的开销给青儿、板儿作压岁钱是不可想象的,鸳鸯的话虽然出自真心,却也是富贵豪门之家的声口。封建社会的贫富差距之悬殊不仅仅是体现在一场盛宴之上,也体现在两个小小的金锞子上。
不仅仅是鸳鸯,贾府其他的下人奴仆也经常得到金银锞子这样的赏赐。第五十三回里写过贾府过年的时候“散了押岁钱并荷包金银锞等物”赏赐两府男女、小厮、丫鬟。鸳鸯是贾母的首席大丫鬟,权高位重,她有“好些”金银锞子是情理之中的事情。只是不知道,鸳鸯的“好些” 有没有入画的哥哥多呢?
第七十四回,凤姐奉王夫人之命抄检大观园时,在入画的箱子里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,约共三四百个。三四百个金银锞子原是入画的哥哥私下里传递给入画的,入画的哥哥在宁府当差,这些都是贾珍赏的。
当然,这些赏赐并不是一次得的,而是日积月累渐渐攒下的。在古代,奴仆之间不许私自传递东西,因此入画吓黄了脸,惜春也不顾诸人说情,坚持将入画撵了出去。
因一包金银锞子被逐的入画,着实令人不忍。她的哭诉让人心酸:相依为命的两兄妹,与老子娘天各一方,跟着叔叔、婶子过活,叔婶又是一味“吃酒赌钱”的做派,这两兄妹的处境是多么凄凉啊。哥哥怕把钱给了叔婶又被他们挥霍了,只好想办法传递给妹妹,让妹妹存起来。哥哥的谨慎和无奈,懂事和励志跃然纸上。
唏嘘之余,这一情节也颇令人玩味:入画的哥哥只是个没有正面出场的无名小人物,从他得了赏赐让妹妹收着来推测,应该是个还没有娶亲成家的小厮。三四百个金银锞子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财富,一个得力的小厮勤谨些便能得到这样的赏赐,实在是出人意料。
作者:杜若,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